“头伏饺子二伏面。”7月13日正式迎来“高温、高湿、高热”的“三伏天”,今年的“三伏天”共计40天。专家提醒说,随着高温天气的来临,公众要注意防暑、避暑,可多吃苦味食物。
据了解,三伏指的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。每年初伏、末伏各占10天,而中伏则为10天或20天不等。具体到今年来说,7月13日交“初伏”,7月23日交“中伏”,8月12日交“末伏”,8月22日“出伏”。
“夏三伏,晒冒油。”此时节,老人、儿童、体虚气弱者很容易中暑。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,三伏天,人体出汗多,消耗大,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,解热防暑。
她建议,伏天里主动多吃苦味食物,如苦菊、芹菜、茴香、香菜、苦瓜、萝卜叶等。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因具有消暑清热、促进血液循环、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,是夏季天然养生品。
此外,在伏天里,饮食清淡、规律睡眠、适当运动,还要注意做好心理调节,要静心、安神、戒躁、息怒,防止上火。
另外,适量喝清凉饮料、淡盐水、绿豆汤等,用温水洗澡,避免图一时痛快冲凉水澡。尽量避免午后或高温时段在日光下暴晒及在露天环境中活动,最好随身携带人丹、十滴水、藿香正气水、清凉油等。一旦有人出现中暑症状,应立即将其移至通风处休息,适当地给些淡盐开水、绿豆汤、西瓜汁或酸梅汤,会起到良好效果。
医生提醒“三伏贴”要对症下药
7月13日将入伏,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节,也是“三伏”穴位贴敷的好时机。医生提醒,“三伏贴”要认准呼吸系统疾病、颈椎病、关节炎等适应症,感冒发烧者、孕妇等人群应慎用或禁用。
据山东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黄修玲介绍,“三伏天”是人体阳气最为充沛且达到鼎盛的时间,这个时间调整人体阴阳平衡,有助于改善体质、增强免疫力,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节。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能刺激穴位,使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。因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,故能保护脏腑,且使用方便、副作用小,避免了打针吃药之苦。目前,选择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人日益增多,每天都会接到不少新老病号前来预约。
黄修玲说,穴位贴敷的最大好处就是治未病,即早期疾病预防,主要针对阳气不足、肺气虚弱、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的患者为主,适应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咽喉炎、体虚容易感冒等症状,以及颈椎病、肩周炎、腰腿痛、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虚寒性腹痛腹泻等。贴敷期间忌食生冷、辛辣、油腻等食物,避免电扇直吹或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。
医生同时提醒,“三伏贴”的覆盖疾病范围广泛,但并非全能。对于感冒发烧(体温超过38.5摄氏度)、恶性肿瘤、皮肤病、支气管扩张、活动性肺结核、感染性疾病等病患者不适合。此外,特殊体质及穴位贴敷部位有损者、皮肤对药物极度过敏者、孕妇也不适宜贴敷。